短线杠杆_炒股配资杠杆_靠谱的在线配资平台

27省份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2024-03-15 15:43    点击次数:151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指依托县(区、市)或产业园区集中管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共有100个集群上榜。而根据工信部在去年印发的《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至此,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认定目标已提前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赛迪顾问对全国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分布、产业分布、重点产业集群概况等进行梳理。

  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经验交流与研究,《21世纪经济报道》与赛迪顾问计划共同推进全国特色产业集群研究以及地方特色产业调研行动,对各地的先进做法和优秀案例进行梳理总结,挖掘出年度优秀样本案例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为产业规划、企业决策和投资研判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27省份发文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东部地区104个,中部地区51个,西部地区45个。具体到各省份中,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各有11个集群上榜,并列第一;广东、浙江、江西、重庆各有10个集群上榜,位列第二梯队(不含计划单列市)。若合并计划单列市的数据,各省份排名则有明显变化。“山东+青岛”上榜集群数量为15,位居全国首位;“浙江+宁波”和“广东+深圳”各有14个集群上榜,并列第二;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则位居第三,均为11个集群。

  目前,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未来缩小发展差距的就是承接东部转移,特别是东西部协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先进地区企业转移,如广东向江西转移,上海向云贵转移等趋势明显。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速优质中小企业向县域转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推动县域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专业化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韧性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都向着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部署要求,释放出县域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赛迪顾问统计,截至2022年,县域1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总数近1/3,分布在全国近600个县域,县域已成为孕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重要支撑单元。

  从具体县域分布看,百强县集聚趋势明显。全国共有23个县(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8家,且23个百强县(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255家),占县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18.6%;其中,慈溪(29家)、余姚(18家)、胶州(16家)等经济强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全国县域。县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部分城市高度集聚特征明显,传统制造强市成为“小巨人”集聚的“主阵地”。

  从去年开始,各地也在着力打造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已有27个省份相继制定了2025年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目标和培育办法,加快了区域产业集聚化发展。

  其中为避免盲目发展和趋同现象,明确了认定办法,按照国家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要求,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需结合产业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特点,科学制定3-5年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也被要求积极引导集群发展,定期开展集群诊断,总结先进经验,精准扶持方向,挖掘当地特征,走出特色模式,形成别具一格的培育体系。

  从现有省级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看,华东地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占比达38.3%,拥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164个,其次是中南地区拥有省级集群87个、华北74个、西南67个。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更多的是加快各种产业资源的流动,放大产业协同效应,增强产业链韧性,可以更好地将民营经济服务下沉。产业集群的发展一定是共享、共创、共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需要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下,提升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水平,建立供应链关系,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信息互动、渠道共享、研究互促,形成大中小企业高度网络化、开放性的协调机制,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发挥大企业实力强、渠道广、抗风险能力大的优势,发挥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执行效率高、产品转型快的优势,相互促进实现共赢,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电子、轻工、汽车等行业占比较高

  从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分布来看,电子、轻工、机械、有色、石化、汽车行业集群占比较高。在这其中,既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比如广东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制造、新型显示器件、智能终端芯片设计、锂电池设备制造等,北京的第三代半导体、应用软件、生命科学等。也有一些极具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比如河北的童车、羊绒及制品等,云南的普洱茶加工、磷精深加工等。

  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分布也呈现类似特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集群数量占比接近,分别为53.7%和46.3%。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的集群数量占比超过70%,进一步反映了我国产业布局特色和发展趋势。

  需要强调的是,传统行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传统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80%左右,我国仍是以二产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积累,前期建立了以石化、装备、轻工等重工业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奠定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强有力基础。近年来加快了数字经济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快速形成了一批特色有亮点的产业集群。因此,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必要措施,也是我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举措。

  另外,从全国市县、区的企业布局来看,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向县域转移,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行业、金属和非金属等制造领域。而市辖区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

  截至2022年,县域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成为集聚企业的主要产业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数量超15家的城市达到22个,且22个头部城市下辖百强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487家),占县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37%。在这其中,宁波(61家)、温州(34家)、青岛(30家)等经济强市下辖百强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均超30家。

  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需要进一步突出“有特点、有特产、有特征”这三点属性。

  “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发展主体正在由原有以园区为主来推动转变为以县区为主,更加体现了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各县域突出产业特点,巩固“一县一业”优势也将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特色产业集群主要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是落实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应当以推动集群化发展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在前沿产业布局,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中来。

  “有特产”主要体现在,本次集群中选取了很多地标性特色产业,比如普洱的茶、富平的羊乳、清河的羊绒等集群,都是当地特产。成功的区域品牌是一张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名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各集群也应当以企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完善产业链配套,建立品牌核心价值体系。

  “有特征”主要体现在,集群产业的专业化、优势化。未来各集群要在专业领域上不断深耕细作,集聚创新要素,加快产业协同创新速度,不断提升集群专业化配套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基础产业向高端化发展。